迎接在京都的第一個早晨
在東横イン用過純正的日式早餐之後
日式早餐就是很傳統的飯糰、一些醃漬的食物和味增湯,
外還有些麵包果醬之類,比較適合外國人的早餐。
然而對於一個咖啡因成癮的人來說,
一定是想要去嚐嚐日本7-11 的咖啡是怎樣。
來到7-11,一進門在櫃台就看到可以裝咖啡的機器。
原來,在日本你要先跟他買杯子,然後你在自己自助式的裝咖啡來喝!
要冰咖啡的話,在冰箱裡就可以找到裝有冰塊且封裝好的杯子
(也可以直接到櫃台跟他說 one ice coffee!)
於是我就買了一杯7-11 的咖啡!
喝了一口,驚為天人,日本7-11 咖啡非常苦但會回甘,味道很重,這就是我所喜愛的咖啡。
相對臺灣7-11 咖啡就顯得澀,也不香醇。
(話說FamilyMart 大概都是用ucc 的豆子,所以味道跟臺灣沒有差別。)
好了!被7-11 的咖啡嚇到之後,開始今天的第一站 - 元離宮·二条城
先步行從"四条大宮站"走到"四条堀川",爾後再坐巴士到"二条城前"
[巴士內]
[公車外,傳說中的靠左駕駛]
來到二条城後,門口有售票區(參觀需要參觀費,大人600 円,小學生200 円)
[二条城門票]
慶長5年(1600年),関ヶ原の戦い
豊臣家的天下從此落於德川家康之手後
慶長6 年(1601年)作為保衛京都御所(實為相皇室朝廷顯示權力)
而重建了二条城
曾經為德川家康的寓所,至今已有400年歷史。
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
[剛好遇到小學生們在做戶外教學]
[唐門,在西本願寺也有類似的唐門,但是在同時代的唐門屬二条城的最大,為重要文化遺產。]
在二の丸御殿裡的「大広間」有四個房間(一の間、二の間、三の間到四の間),
其中一の間與二の間是正式會見將軍的地方。
同時在二の丸御殿裡也有擺設人偶,重現當時的情景。
[二の丸御殿,可以入殿參觀,路線分為團體跟個人參觀]
二の丸御殿裡有3千以上的壁畫,其中954畫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這些圖畫有國寶松、鷹、鳥等,全是由當時的幕府畫師狩野探幽為首的狩野派所畫
天花板上也有花等雕刻。
[二の丸御殿,裡面是不可以拍照的]
慶長8年(1603年)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將軍並且開創了江戶幕府
至此豊臣家開始日漸衰微
而在慶長16年(1611年)時
德川家康在二条城內會見了當時不到20 歲的豊臣秀賴,
年輕氣盛的秀賴,看在年邁的家康眼裡如芒在背
又想到自己那不成材的兒子,德川秀忠
深怕自己一走了之後,德川的天下又再度回到豊臣的手裡
於是在慶長19年(1614年)
利用秀賴想要修復因地震倒塌的京都方廣寺時
寺內梵鐘上的「國家安康」及「君臣豊樂」兩句
誣陷「家」、「康」兩字被分開及「君臣豊樂」
是想要詛咒家康,然後回復豊臣的榮耀
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方広寺鐘銘事件
加上因為這件事從中協調兩方的豊臣家舊臣片桐且元
被誤會與德川掛勾而被趕出豊臣家
也被德川視為協調破局
最後在慶長19年(1614年)爆發大坂冬の陣
而在隔年(1615年)的大坂夏の陣中德川攻陷大坂城
豊臣秀賴及母親淀殿與火燒的大坂城內自刃
豊臣家宣告滅亡.....
[ 釣鐘について,於幕末戰亂時用來警示、連絡用]
走到二の丸御殿的一側,發現很多小學生躲在地板下不知道在看什麼?
原來他在看的是日本古建築特有的結構 - 鶯張り
此構造主要用於防範刺客,在地板下方以釘子與鐵片組成特殊結構,只要有人踏上地板就會發出聲音。
往下走後,來到了二条城的二之丸庭院
二之丸庭園作為池泉回游式的庭園,
被認為是表示了神泉蓬萊之世界的庭園,所以又被稱為八陣之庭。
[庭園由複雜形狀的池,大小石頭所組成,擁有獨特的風格。]
在寬永元年~3年間(1624~1626年),
第3代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為了迎接出巡的後水尾天皇,
開始大擴建二条城。
而二之丸庭園也於此大肆的興建,爾後歷經了多次的荒廢與修復,
終於在幕府末期所進行的庭園改造工程達到現存景觀的規模。
而後水尾天皇的造訪同時也象徵著天皇朝廷向德川幕府屈服。
[東橋、本丸櫓門]
[內堀,城內的護城河]
進入櫓門後就可以看到本丸御殿的一角
[御常御殿]
再繼續往前走則來到本丸庭園
一開始的本丸庭園於天明8年(1788年)的大火災中燒毀而成為空地。
現在所看到的是在明治28年(1895年)5月23日,
明治天皇行幸本丸時命令在既存的枯山水庭園之上進行改造。
由於明治中期時日本的庭園大多受西式庭園影響,
所以本丸庭園也或多或少的加入了當時的風格。
[本丸庭園]
原來的本丸御殿也在德川家光擴建二条城時建立而成,
但在上敘天明8年(1788年)京都的大火災中與本丸庭院一同被燒毀。
[本丸御殿]
而現在的本丸御殿建於弘化4年(1847年),
起先作為京都御所的桂宮御殿,於明治26年(1893年)移築到此。
本丸御殿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但除了春季與秋季的公開期間以外内部不公開參觀。
而在穿過本丸御殿與本丸庭院後會看見天守閣的遺跡。
天守閣原為五層高的建築,
於寬永3年(1626年)家光擴建二条城時伏見城移至於此。
但在寬延3年(1750年)的一場雷擊中,天守閣被落雷擊中燒毀,
目前也只剩底座的高台立於此。
走上天守閣的遺跡高台,便可以看到整個本丸御殿及庭院的全景
雖這些是在明治時期重建的,但仍可以想像當時德川家的盛世與光輝。
[從天守閣遺跡上俯瞰的西橋跟內堀]
然而在慶應3年(1867年),土佐藩的坂本龍馬及後藤象二郎定下「船中八策」,
主張幕府奉還大政。
而後與薩摩藩及長州藩達成出兵協議,
後再加入藝州藩組成倒幕同盟。
第15帶將軍德川慶喜為避免一場日本內戰,
主動在二条城的二の丸御殿(大広間)裡舉行了大政奉還的儀式,
將奉還大政予明治天皇。
天皇頒布《王政復古令》,廢除幕府,
結束了德川家265年的統治及日本682年的幕府政治。
在二条城理發生的三件主要的歷史事件都代表著德川家的興起與衰敗,得權與失權。
也可以二条城就代表著德川家。
然而,越往後走,似乎也發現人逐漸稀少了起來(學生及大部分的觀光客都集中在前面)
這似乎也呼應著德川家前期榮景,但到了後期逐漸沒落的那種悲涼感,實讓人不勝唏噓。
[南中仕切門]
[桃山門]
更多相片:06/08/16 世界文化遺產 - 元離宮 二条城 德川家的興起與衰敗
參考資料:日本見聞錄 - 元離宮二條城